设计师的 2024:边界在消失,2025 该怎么走?
写在开头
每到年末,我都会写点东西,总结这一年的起伏。总结,不只是为了回顾,而是为了看清下一步的方向。今年也不例外。
但是,今年的总结似乎又有些不同。2024年的设计行业,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的延续,而是在经历一次显而易见的本质变化。
过去,我们总以为设计行业会一年一年地稳步发展:工具更高效了,流程更完善了,用户需求更复杂了…
然而,事实是,变革早已悄然发生。边界正在被打破,规则正在被改写,连角色的护城河也开始崩塌。
今年,这些变化变得尤为明显,甚至显得近在咫尺。设计行业的边界正在模糊,角色的护城河正在被削弱,连游戏规则本身也在被重新书写。
这种变化不像以往那样渐进,而更像是一次推倒重来的重建。那些曾经熟悉的技能优势、行业规范和职业分工,如今似乎都站在了不确定的边缘。对于设计师来说,这不仅仅是工具的升级,而是一次重新思考自身角色与价值的挑战。
最近,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两件事情。它们看起来没有太大关联性,但仔细想想,变化其实早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了。
01. 体验设计师 → 产品设计师
LinkedIn 上,一位朋友的岗位从「体验设计师」改成了「产品设计师」。他发了一条动态,说这并不是他的个人行为,而是公司的一次整体的调整。
原因很简单,公司希望大家别再沉迷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了,别再只盯着设计细节、搞专业,而是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业务价值思考上。换句话说,设计师要从「体验设计」转向「业务设计」。
Title 的变化只是表象,背后是公司对设计师期望的彻底重塑。 过去,体验设计师讲究的是“以用户为中心”,可企业的视角可不一样,它更在意的是设计为企业带来的增长和利润。
企业需要的是一个「利润中心」,而不是一个只烧钱、不赚钱的「成本中心」。
设计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从「体验设计师」到「产品设计师」,意味着设计师不仅要画界面、做优化,还得能想清楚:这个设计能不能提高转化率?能不能直接带来收入?
这背后是企业策略的转变,用更直接的话说,设计师不仅要设计“看得见的好”,还得为“看不见的利润”负责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岗位名称的变化,而是设计行业的一场结构性调整。
02. AI 在敲门,边界在消失
上个月,我开始用 Cursor 和 Windsurf 做一些小工具。刚开始是写写脚本练练手,后来干脆用它们解决工作中的一些琐碎问题。就这样,一不留神,做出了 20 多个工具,这效果实在有点不像话了。更别说更为强大的 Devin,对于设计师来说,我们好像真的不需要工程师了。
过去,设计师不懂代码,这是个绕不过去的槛。很多时候冒出一些好点子都卡在“实现不了”这一步。
但现在,AI 工具把这道门槛给直接拆了。只要你有想法,它就能帮你把想法变成产品。AI 不只是帮你提升效率,更是在改变你的工作边界:设计师可以写代码,工程师可以设计界面,产品经理甚至能用 AI 生成原型。
更关键的是,这种能力不再只是“少数高手的特权”。AI 工具的门槛越来越低,工种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。 设计师、工程师、产品经理原本泾渭分明的角色,现在正在被重新定义。
这才是最让人不安的地方。当角色之间的护城河被填平,接下来会发生什么?答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。
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件事,实际上指向了同一个方向:设计行业的角色边界正在消失。
一方面,设计师的职责边界正在变化。过去,我们只需要关注用户体验和设计本身,但现在,企业希望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,思考设计对业务的直接价值。设计师不只是画图的,更是业务的推动者。
另一方面,AI 让我们的能力边界得到了无限扩展。不懂技术?没关系,AI 补上这块短板。曾经因为技术限制而束手束脚的事情,现在只需要一点想法,再交给工具去实现就行了。我们不再只是设计师,我们可以做更多。
不过,别高兴得太早,这件事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。设计可以跨界到研发,研发也可以跨界到设计,而产品经理甚至可以抛弃所有人,把问题直接转化为需求,再利用 AI 生成完整的解决方案。
边界的模糊化是双向的,大家都在同一个游戏里,彼此的护城河都正在迅速消失。
当能力边界走向无限拉平时,我们都得回归一个最本质的问题:我们做这些事情,到底是为了什么?
未来,用专业解决问题可能不再是难点,真正重要的,是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定义问题的能力。至于后面那些实现环节,交给 Devin 这类产品不就行了吗?
AI 或许会取代技能,但它取代不了思考。未来的职场最需要的,不是会做事的人,而是知道该做什么的人。
2025 年新计划 → OFF DESIGN
新的一年,既是延续,也是改变。回顾这些年的积累,我决定对自己做一些调整。
专栏品牌调整
首先,「设计有得聊」这个品牌会和大家 Say Goodbye 了。取而代之的,是我的新专栏「OFF DESIGN」。这个名字,我想了很久,在最终确定的时候,也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向大家表达我的思考。
设计不止于设计,承载洞见,延展价值。
出离设计,立足其上,探索多维价值与可能。
这个变化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:设计从来不是孤立的,它总是在与其他领域对话、交融,从用户到业务,从产品到世界,设计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界面本身。对我来说,“OFF DESIGN”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,更是一种新的探索。
未来,我希望和大家一起,跳出设计的边界,站在更高的维度,去思考设计如何定义价值,又如何延展价值。设计的边界,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
迁移与升级
从 2025 年开始,我的付费专栏将正式迁移到「小报童」,并更名为「OFF DESIGN」。这个决定,说起来其实很简单,过去几年,我输出的大部分内容以文字为主,而「小报童」在这一点上显然更加合适。
新的「OFF DESIGN」,不只是一次平台的迁移,更是一次策略的升级。
我会继续和大家分享对设计的思考,但不再局限于设计本身。正如今天这篇文章所表达的,设计从来不是孤立的,它与用户、业务、甚至技术和文化深度交织。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设计,才能发现它更大的潜力。
具体来说,新的「OFF DESIGN」会有以下两点变化:
内容以中短篇为主,注重时效性和频次
每次阅读不会占用太多时间,也减少心理负担,设计师忙碌的日常中,能随手来一篇、随手吸收一点。
跳出设计,探索多维度的价值
设计是一个基点,但不是终点。我们会一起思考设计如何与更多领域的结合,如何用更大的视角去定义和延展它的意义。
欢迎加入我的小报童专栏 – OFF DESIGN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详细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