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师的下一站,成为架构师,还是走向业务?

设计师的下一站,成为架构师,还是走向业务?

在上一篇文章「从做设计,到构建秩序」里我们提到,设计系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样式和组件的统一,而在于提供确定性。

尤其是通过 Pattern 这种面向问题的抽象思路,把常见问题的解法沉淀下来,帮助设计师跳出细节,专注更高阶的业务思考。

当这套机制建立起来,设计师不再需要花精力来每一次都从头开始。那么问题来了,当这些重复性的工作被系统接手之后,设计师的角色会走向哪里?

今天这篇文章,我就想接着这个问题往下讲讲。

当设计不再从零开始,设计师应该往哪儿走?

设计系统完成某个阶段后,设计师的日常开始变得熟悉甚至有些重复。你会发现,很多事情都已经被提前定义好了,你要做的,仅仅是 “照着来”。看起来轻松了不少,但也开始让人感到焦虑:

如果我的工作变成使用既定的方案,那么我还能创造什么价值?

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也是在设计系统逐步成熟之后,许多设计师共同的焦虑。

但大家要知道,设计系统的建设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。它更像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。随着业务的拓展、产品形态的变化,系统也需要不断被更新和迭代。

它没有“最终版”,也不存在“完成时”。

也正因为它变成了一项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,也就不可避免地,带来了设计协作方式的变化。设计逐步走向一定的中心化,秩序逐步显性化。

设计系统构建团队负责制定通用规范,其余设计师则深入到业务,以这些规则为基础推动产品演进。大家在各自“既定边界”内创造更大的价值

有些人会继续深入到行业和业务中,提炼共识、持续地构建确定性;而其他更多的设计师则走向业务,将 Pattern 和组件当作“标准件”拼装调度,用设计去解决实际问题,推动产品落地。

如果没意识到这种转变,那么依旧会停留在执行细节里原地打转。今天改布局,明天调动效,每天都在赶交付、救火、填坑,忙得身心俱疲,却不知道这些工作是否真的还有价值。

这些看似必不可少的工作,其实设计系统早就在一点点接管。你还在一块块堆砖头,人家已经在起楼了。

但如果你能看清这个变化,意识到设计早就不是把需求一个个画出来。它不是在手动复刻业务流程,而是用系统化的方式,把重复劳动压缩到最小,让真正重要的部分浮出来。比如业务逻辑、产品流程、信息结构等等。

当你开始把这些问题当成你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来看,那么就会发现你的设计空间,不是变小了,而是被重新打开了。

其实早在 2020 年,我在负责集团设计中台团队时,就隐约意识到一个趋势:未来的体验设计师,会逐步分化为两类角色 。一类负责构建设计系统、制定规则的架构型设计师,另一类则深入业务一线,推动产品落地与业务增长,是更偏执行与协同的业务型设计师。

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内部判断提出,并不确定是否成立。但几年过去,越来越多的团队和公司,正在沿着这个方向演进。

这不是因为谁预判得准,而是因为这本就是行业走向成熟、协作方式系统化之后的自然结果。

但这两个方向,真的有清晰的边界吗?我们又该如何判断自己适合哪一条路?这些角色背后,又分别隐藏着哪些挑战和机会?

在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,我想带你一起聊聊我对这两类设计师的理解和观察。

如果你正面临选择,或者正在寻找突破瓶颈的新方向,希望这些内容能为你提供一些思路。

欢迎订阅我的小报童专栏,解锁本期文章全文内容。

📬 专栏:OFF DESIGN

欢迎加入我的小报童专栏 – OFF DESIGN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详细信息。

设计有得聊专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