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简历作品集,需要有层次的表达

2025-01-13
好的简历作品集,需要有层次的表达

在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中,能遇到一个真正从 0 到 1 的项目无疑是一种幸运。它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让人抓狂,但同样,它也给了你在面试中大放异彩的机会。

当你终于完成了产品背景、行业调研、实际案例、竞品体验分析和设计方案,并把这些成果整理到作品集中的时候,一个疑问突然冒出来:我这些内容该怎么讲?面试官会不会根本就不会看?

0 到 1 项目的优势和困惑

0 到 1 项目的优势显而易见。它能讲的内容非常多,从业务背景到设计落地。

你可以用一个系统化的链路去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,也可以从细节中体现你如何深度参与每个环节。但问题也随之而来。很多人在面试的时候,开始心生顾虑:

  • 讲太细:面试官可能对前置研究没兴趣,会觉得你在浪费时间。
  • 讲太少:又担心自己表现不够全面,面试官无法理解你到底干了什么。

于是,有的人选择按部就班,把所有流程从头到尾摊开来讲。还有人干脆一头扎进细节中,试图用竞品分析的表格和数据直接“砸晕”面试官。结果呢?对方可能微微一笑,轻轻地打了个哈欠。

如何破局?分层表达是关键

对于 0 到 1 的项目,最重要的不是“讲多少”,而是“怎么讲”。我的建议是:对内容进行分层,把流程和细节拆开,用不同的方式呈现。

第一层:项目流程,提炼出方案主线

这部分是向面试官展示你思路清晰、能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。

你的表达逻辑可以是这样的:

  • 业务问题:为什么会有这个项目?你要解决什么问题?
  • 核心指标:业务方的关注点是什么?你们设定了什么衡量成功的标准?
  • 产品能力:从业务问题到产品方案,中间的链路是什么?
  • 设计策略:在确定方向后,你具体采取了哪些设计策略来支持目标?
  • 设计方案:最终呈现的产品是什么样的?它解决了哪些问题?
  • 数据验证:结果如何?通过什么数据说明你成功了?

这一层的重点不是细节,而是做了什么、得到什么结论、推动了什么进展。

面试官不需要了解业务的所有背景,但需要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,你的方法是什么,你的结果是什么。你是如何通过逻辑推导,逐步解决问题的。

第二层:实施细节,为主线提供弹药

这一部分是用来深入展开的。当面试官对某些结论产生兴趣时,你可以从容地打开“工具箱”,为主线提供更细节的支撑信息。

比如:

  • 行业调研中,你用了哪些方法?得到了哪些关键发现?
  • 竞品分析中,你关注了哪些维度?为什么这些维度很重要?
  • 设计方案中,有哪些具体的创新点?它们如何与核心目标挂钩?

这里的关键是“可展开但不赘述”。细节只是你的支撑材料,而不是主线内容。

好的表达是需要有层次的

不管是面试还是作品集,缺乏层次感的表达往往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。很多失败的案例,问题并不是内容不够多,而是没有组织好内容的逻辑。

试想一下,你有一个非常绝妙的创意。但如果你把所有的细节从头到尾一股脑讲给面试官听,可能只会让人迷失在细枝末节里,不知道你的重点在哪里。

而如果你能先提炼出创意的核心价值,再用关键细节去充实和证明它,面试官会更容易被你的思考和成果打动。

如何让作品集“站住脚”

对于 0 到 1 的项目,作品集的陈述方式其实是可以学习“讲故事”的方法的。

从结果反推整个流程:

用一句话概括项目的最终成果,比如“通过优化流程,成功将操作效率提升了 30%”。再一步步拆解,你是如何达成这个结果的,形成一个清晰的故事链路。

突出个人贡献:

让面试官知道,这个项目中哪些部分是你主导的,哪些地方体现了你的思考和价值。

通过细节增强可信度:比如,在行业调研中,你是否发现了某个重要的用户痛点?在竞品分析时,你是否提出了某个有洞察的结论?

最后的建议

作品集的作用不只是展示你的能力,更是让面试官理解你的思考方式。

对于 0 到 1 的项目来说,最忌讳的是“从头到尾讲流程”——因为每个人的流程其实大差不差,难以突出亮点。对于 0 到 1 的项目,最好的方式是提炼主线、分层表达。

让面试官不仅知道你做了什么,还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、你的方法论是什么、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何。记住,内容的“底料”可能大同小异,但如何组织和表达,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。

你看,其实做好作品集,和做设计是一样的。

你需要把它真正的当做一个项目来思考。

方法已经摆在这里了,剩下的,就看你怎么用了。


面试官每天都在快速翻阅成百上千份简历,你的那一份不过是其中一张。你的简历在面试官眼中停留的时间是三分钟,可能是他们停留在你的简历上最长时间。

在这短短的三分钟里,你的简历要么成功敲开门,要么被悄悄归档。而这三分钟,决定了你的下一次机会能否到来。

在好莱坞,编剧们为了吸引投资人,会用一种叫“电梯推荐”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剧本。因为时间非常有限,这种自我推荐需要在 30 秒内完成,因为它相当于乘坐一次电梯的时间。

30 秒后,电梯到达,你机会可能也就结束了。

而设计师的简历,其实也是一样?在面试官有限的时间里,能否在短时间内展示你的能力。它的本质是讲一个简短而有力的故事,告诉面试官:我能做什么,我为什么值得你们的机会。

接下来,在本期付费文章「三分钟,你的简历能走多远?」中我会聊一聊如何用好这 3 分钟,让你的简历在面试官的眼中脱颖而出。

这三分钟不是走过场,它是你通往下一阶段的关键节点。如果你能抓住它,后面的 10 分钟,面试官愿意深入阅读你的简历,甚至未来 40 分钟的面试沟通,就会变成可能。

简历的本质,其实是一种需求。你想要一份机会,而面试官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人。需求如何被满足?

正如设计师做产品时需要去理解用户,简历也是需要被“设计”的,清晰、有逻辑、有吸引力。

加入 OFF DESIGN,你将解锁本期付费内容。以及全年更新的不低于 100 篇的专栏文章。

📬 专栏:OFF DESIGN

欢迎加入我的小报童专栏 – OFF DESIGN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详细信息。

设计有得聊专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