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个找代驾的故事
前两天晚上有个饭局,朋友喝得有点多,准备叫个代驾回酒店。他低头打开手机,目光呆滞地盯着屏幕,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,捣鼓了半天。几分钟后,一脸不爽的把手机扔到了桌上,嘟嚷了一句,什么破玩意,太难用了。
最后,他女朋友接过手机,把代驾叫好。无奈地笑笑说:“确实有点复杂,喝多了还真不好操作。”
这时我在想一个问题:是不是所有喝多了需要代驾的人,都会遇到同样的麻烦?头昏脑胀、眼神飘忽、手指不听使唤,这种状态下,掏出手机还能顺利下单吗?
我不喝酒,所以也从来没有经历过醉酒后叫代驾的场景,因此我没法靠亲身体验来判断。但作为一名设计师,我对这个问题有点兴趣。
回到家,我打开某出行 App 仔细研究了一下,想看看朋友刚才遇到的麻烦到底出在哪里。
我的第一感受是,打车和代驾服务的界面几乎是一模一样,布局、功能及交互方式都没有太大区别。

虽然我自己没用过代驾,但打车服务还是偶尔会用的。对比了一下流程,选出发地、选目的地、选车型、确认订单,再加上各种营销广告、弹窗,整个界面信息量不小。
清醒的时候可能还好,但如果是一个喝醉的人面对这些信息,想要顺利的下个单的确不是那么顺畅。这么一想,朋友刚才的不爽,好像也不是没道理。
接着我开始在网络上搜索,想看看是否有人分享过类似的经历,或者有没有什么研究可以参考。案例是没找到,但我倒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 - The User Is Drunk。
The User Is Drunk
The User is Drunk(用户喝醉了),是产品设计中的一个理念,也是一项有趣的服务。
这个想法是设计师 Richard Littauer 在 2015 年提出。他在工作之余还提供了一项独特的体验测试服务,在醉酒的情况下测试客户网站(或产品)的可用性。

Richard 会先灌醉自己,再打开客户的网站(或产品)进行浏览、操作。同时他还录制整个过程,一边使用一边“吐槽”,指出那些让自己用起来很难受的操作和体验。第二天,他会再将录制的视频整理后发给客户。
YouTube 上现在还能找到 Richard 录制的部分测试视频,推荐大家可以随便找一个看看,感受一下。
这个服务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。
不过,说实话,这些视频严格来说算不上真正的用户体验测试。它并不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叫代驾那样,有明确的任务要完成,而是随意地浏览一些页面,一边看一边发表即兴的使用体验点评。
但有意思的是,「The User Is Drunk」 这个概念引发了很多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新的思考:如果用户在醉酒状态下使用我们的产品,会发生什么?
于是,「The User Is Drunk」从一个测试服务,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产品设计理念。
它的核心观点是:产品的设计应该足够直观、直接,即便用户喝醉了,也能顺利使用。 换句话说,如果一个醉酒的人都能毫无障碍地完成操作,那对普通用户来说,它的体验一定是简单、顺畅的。
如果我们把「The User Is Drunk」 这个理念再进一步延展,会发现它其实适用于更广泛的情境。我们是否应该在产品设计时考虑用户处于某种认知受限、操作受阻的状态和场景?
这些场景可能不同于“醉酒状态”,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用户的操作能力、认知能力或感知能力因为特定环境受到了限制,导致他们无法像平时一样轻松使用产品。
而这其实就进入了另一个话题 - 情境性障碍设计(Situational Disability Design)。
以上内容,是本期文章的免费部分。在接下来的付费部分中,我将详细讨论一下情境性障碍。以及在前面的那个案例中,我们如何思考代驾功能的界面设计。
加入 OFF DESIGN,获取本期文章的付费部分内容。